【背景介紹】
漢坦病毒是布尼亞病毒科中的陰性RNA病毒。人類可能通過尿液,唾液或接觸嚙齒動物廢物感染漢坦病毒。 一些漢坦病毒引起人類可能致命的疾病,如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和漢坦病毒肺綜合征(HPS),但其他一些并未與人類疾病有關。
漢坦病毒的人類感染幾乎完全與人類與嚙齒動物排泄物的接觸有關,但最近報道了南美洲的安第斯病毒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在感染癥狀出現之前,漢坦病毒在人體中的潛伏期為2至4周。
HFRS的癥狀可分為五個階段:
1.發熱階段:癥狀包括發燒,發冷,手掌出汗,腹瀉,不適,頭痛,惡心,腹部和背部疼痛,呼吸道問題,如流感病毒感染常見的問題,以及胃腸問題。這些癥狀通常發生三至七天,并在暴露后約兩至三周出現。
2.低血壓階段:當血小板水平下降并且癥狀可導致心動過速和低氧血癥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個階段可以持續2天。
3.少尿期:該階段持續三至七天,其特征在于腎衰竭的發作并且發生蛋白尿。
4.利尿期:其特點是每天3至6升的利尿,可持續數天至數周。
5.康復期:這通常是在恢復發生并且癥狀開始改善時。特別受HFRS影響的區域包括中國,朝鮮半島,俄羅斯(漢坦,普馬拉和首爾病毒)以及北歐和西歐(普馬拉和多布拉瓦病毒)。
【試劑準備】
開始測試前,所有試劑、樣品、質控品需平衡至室溫。
酶標板條
準備需用量的重組漢坦病毒抗原包被板,剩余的板應與在2℃-8℃下儲存于含有干燥劑的鋁箔袋中重新密封; 效期內穩定。
濃縮洗滌液(20X)
洗滌液按1+19的比例稀釋,如:10ml洗滌液+190ml去離子水。稀釋的洗滌液在室溫(20-25℃)可穩定5天,溶液中的晶體在水浴中升溫至37℃時消失。稀釋前混勻。
TMB底物液
即用型,必須在2-C 8℃,遠離光源保存。溶液應無色或有淺藍色。如果基板變成藍色,則可能會被污染,應棄用。
【樣本采集與準備】
使用人血清或血漿(檸檬酸鹽/肝素)樣品。如果在樣品收集后5天內進行測定,樣品應保持在2-8℃; 否則應將其等分并儲存于深凍(-20℃至-70℃)條件下。如果樣品儲存冷凍,在測試前樣品混合均勻。避免反復凍融。不建議對樣品進行熱滅活。
樣本稀釋
在測定前,所有樣品應用IgG樣品稀釋液1 + 100稀釋。
如:將10ul樣品和1ml IgG樣品稀釋液加入到管中以獲得1 + 100稀釋液,并渦旋充分混合。
【檢測方法】
測試前準備
在進行測定之前,請仔細閱讀測試方案。結果可靠性取決于是否嚴格遵守所述的測試協議。以下測試程序僅對手動程序進行了驗證。如果在ELISA自動系統上進行測試,我們建議將洗滌步驟從3次升到5次,洗滌液體積從300ul增加到350ul,以避免洗滌步驟影響結果。在開始測定之前,應在試劑盒中提供的結果表中仔細確定所有標本和對照的分布和排版。選擇所需數量的微量滴定條或孔,并將其插入支架。
按照給定的順序執行所有測定步驟,并且在步驟之間沒有任何明顯的延遲。應使用干凈的一次性吸頭來分配每個質控和樣品。將培養箱調整至37℃±1℃。
1. 分別將100ul標準/質控品和稀釋樣品加入到各孔中。保留A1為基底空白。
2. 使用試劑盒中提供的蓋板膜蓋板。
3. 在37±1℃下孵育1小時±5分鐘。
4. 孵育完成后,移去鋁箔蓋板膜,棄去孔中的內容物,用300ul洗滌液洗滌各孔三次。避免溶液溢出反應孔。每個洗滌周期之間的浸泡時間應為>5秒。最后,在下一步之前,在吸水紙上拍干板孔中液體。
注意:洗滌至關重要!洗滌不足導致精度差和吸光度值錯誤升高。
5. 將100ul酶聯物加入到除空白孔(例如A1)外的所有孔中。蓋板。
6. 室溫(20?25℃)孵育30分鐘。避免暴露在陽光下。
7. 重復步驟4。
8. 每孔加入100ul TMB底物溶液。
9. 在黑暗中室溫(20?25℃)孵育15分鐘。
10. 以與TMB底物溶液相同的順序和相同的速率將100ul終止液加入到所有孔中。孵育過程中溶液有藍色變黃。
11. 在加入終止液后30分鐘內測量樣品在450/620nm處的吸光度。
測定
使用A1孔中的底物空白將酶標儀調零。
如果由于技術原因,使用A1孔中的底物不能將酶標儀調整為零,則從測量的所有其他吸光度值中減去孔A1的吸光度值,以獲得可靠的結果!
測量所有孔在450 nm處的吸光度并記錄每個對照和患者樣品在分布和排版中的吸光度值。
推薦使用620 nm作為參考波長的雙波長讀數。適用時計算所有復孔的平均吸光度值。
【結果】
質量控制
為了使測定有效,必須滿足以下標準:
底物空白:吸光度值<0.100。
陰性質控:吸光度值<0.200 并<臨界值。
臨界質控:吸光度值0.150 - 1.300
陽性質控:吸光度值>臨界值。
如果這些標準不能滿足,測試是無效的,必須重新測定。
結果計算
臨界值是臨界質控測定的平均吸光度值。
示例:臨界質控吸光度值0.44 +臨界質控吸光度值0.42 = 0.86/2=0.43
臨界值= 0.43
DRG單位結果
樣本OD值X10
臨界值 =DRG單位(DU)
例如:1.591 X 10
0.43 =37DU
結果解釋
臨界值:10 DU
灰區: 9-11 DU:無法清楚地檢測到針對病原體的抗體。建議在2至4周內用新鮮樣品重復測試。如果結果再次模棱兩可,則將樣品判斷為陰性。
陰性: < 9 DU :樣品不含抗病原體的抗體,以前接觸抗原(病原體和疫苗)不太可能。
陽性 : > 11 DU:存在針對病原體的抗體,已經與抗原(病原體和疫苗)接觸。
1. 不應在單一測試結果的基礎上確定傳染病的診斷。精確診斷應考慮臨床病史,癥狀學和血清學數據。
2.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和新生兒中,血清學數據僅具有限制價值。